作者归档:ljj

海关助力美妆进出口“加速跑”

在湖州保税物流中心的海关跨境电商监管现场,近日,湖州海关关员正在现场监管验放跨境电商进口美妆产品。

随着“双十一”临近,跨境电商迎来销售高峰,而作为“明星”商品的进口美妆销售更是火爆。一箱箱来自世界各地的美妆产品在海关跨境电商仓库整装待发,在海关的监管下,这些美妆产品将通过分拣、打包,陆续发往国内消费者手中。

“伴随着国内多项促销费政策落地,预计今年‘双十一’有可能掀起一个新高潮,所以我们的美妆产品备货充分,准备抓住这个大促机会。”湖州大丽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吴晓丹说,整个“双十一”促销期间,预计公司的销售量将达到16万单,同比增长30%。

除了进口美妆外,国货美妆也逐渐“出圈”,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位于吴兴区埭溪镇的全国三大化妆品产业中心之一中国美妆小镇,美妆生产企业也紧抓“双十一”热潮,火力全开赶订单奔赴海外。

“双十一”货物进出口高峰对海关通关监管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双十一’前,我们海关就主动与美妆企业建立协作机制,巡查物流仓储情况,提前了解预估美妆产品业务量及相关业务保障需求,为大促量身定制通关流程与应急处理方案,确保通关业务运行顺畅。”湖州海关保税监管二科科长王岩介绍,针对跨境电商进口货物通关时效要求高的特点,湖州海关科学统筹增配人力资源,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实现跨境电商运输车辆“不过夜”。

据介绍,“双十一”期间,湖州海关将进一步做好智慧监管、优化服务等方面工作,并积极响应《杭州海关支持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不断提升跨境通关效率,优化通关服务保障机制,实现跨境电商商品“即报、即审、即查、即放”,全力保障“双十一”货物通关顺畅,助推跨境电商进出口跑出“加速度”。

来源:浙江新闻网

金华市对金砖国家出口居全省首位

近日,金华美甸园化妆品有限公司一批价值4万多美元的指甲油发往阿联酋。1—9月该企业仅出口金砖国家达167.7万美元,同比增长187.1%,企业负责人坦言“尝到了金砖贸易的红利”。随着金砖国家之间经济合作日益紧密,我市企业不断拓展新兴市场,外贸主体活力显著增强,很多像美甸园这样对金砖国家有进出口贸易的外贸企业实现正增长。

我市共7628家企业与金砖国家有贸易往来,占全市进出口企业总数的四成以上。今年向印度、巴西、阿联酋的出口占全市出口总值的60.1%;从俄罗斯、南非和印度进口额占总值的79.8%。在我市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往来中,政府部门的“出口护航”有效降低通关成本,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在浙江周立实业有限公司,工人们驾驶着叉车将一箱箱打包好的家用扫雪机装柜发往俄罗斯。目前正是企业的生产旺季,月均生产扫雪机达2万台,每天出柜量10~15个。“我们从传统的汽油动力产品延伸为锂电新能源扫雪机,俄罗斯已经成为我们的主要市场,对俄出口额约占公司的50%以上。”该公司副总经理张磊介绍。由于锂电池类产品属于危险品,为帮助企业快速出口、安全出口,金华海关上门查验办理出口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该公司还有4款锂电类新产品正在研发验证,接下去几年锂电产品将成为出口俄罗斯的王牌产品。

针对金砖国家中有5国与中国海关AEO互认的情况,金华海关组建专家团队为企业量身定制培育方案。9月初,浙江浩大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海关的AEO高级认证。“在我们申请AEO认证过程中,海关安排专人对接,结合企业特点对认证标准进行逐条讲解,提出改进建议,并组织模拟审核为我们把关,对我们的不锈钢真空保温器皿出口南非、阿联酋等国享受通关便利提供了很大帮助。”公司外贸经理谢荣浩说。

作为我市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传统出口产业之一,纺织服装产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产业链迎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扩员后的“金色机遇”。俄罗斯是浦江外贸主要出口地,占全县出口总额的10%左右,涉及最多的是服装和鞋子。去年浦江经贸团赴俄罗斯抢订单、拓市场。浦江与浙江外国语学院共建全省首个县域跨境电商研究院,争取金砖国家庞大的消费群体。

据金华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金华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1154.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1%,占全省对金砖外贸总值的16.5%。其中出口1055.5亿元,增长11.2%,高出同期全省对金砖增速6.2个百分点,占全省对金砖出口的22.9%,位居全省首位;进口99.1亿元,占金华进口总值的12.8%。

来源:浙江新闻网

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在珠海开幕

10月31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以下简称大湾区服贸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个以服务贸易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展会,本届大会主题为“服务外包+,湾区新引擎”,延续上届“一会三地”模式,其中香港和澳门会场已分别在10月16日、17日先期举行,为珠海主会场精彩预热。

珠海主会场以“开幕式+B2B洽谈交易会+项目路演+展览展示+配套活动”形式呈现,旨在更好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资源优势,搭建湾区服贸成果走向世界的桥梁,现场促成更多实质性成交,勾勒世界服贸“同心圆”,共创湾区融合“向心力”,推动形成大湾区服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本届大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指导,广东省商务厅、珠海市人民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和澳门特区政府招商投资促进局主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特邀支持,珠海市商务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承办,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电子商会、振威国际会展集团协办,珠海华发国际会展管理有限公司执行。

全球目光聚焦珠海主会场

本届大湾区服贸会聚焦服务外包、数字贸易、人工智能等热门行业,链接全球服务贸易资源,通过展览展示、行业对话、商务交流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展现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发展情况。(下转02版)

2023年,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服务进出口总额3799.52亿美元,同比增长17.94%。其中,广东服务进出口1586.91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服务贸易规模比重达17%;广东数字贸易规模893亿美元,占全国数字贸易规模比重达23%。

本届大会的专业化、全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其中,全球最大B2B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我国最大国有综合性IT企业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数字安全领军企业360集团、全球知名打印机通用耗材生产制造商天威集团等企业组团参会。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阿里巴巴国际站代表相继上台,推介创新驱动出海的优势背景,以及以企业为代表的服贸出海实践成果。

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总经理刘平提到,无论是服务外包,还是数字贸易等新涌现出来的业态,要想续写增势、打造出更强的国际竞争力,重要还是在“创新”二字。要用好大湾区这类的开放平台,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与效率的提升;还要坚持以创新为抓手,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推进数字化转型。

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现场,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供应商事业部负责人刘光俊演示了阿里国际站全新升级的全流程AI,他表示:“目前,国际站已经开放了多个类别的服务贸易型企业入驻,增强跨境电商平台支持服务贸易型企业的能力和力度。让服务贸易领域的广大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打开更大市场。希望我们进阶到AI时代的数字化贸易服务,可以为更多类型商家出海提供一站式出海服务,从而打造新的贸易增长点。”

全球服贸资源加速聚集。据统计,本届大湾区服贸会已收到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111家全球采购商的采购清单,涉及信息技术(IT)与数字服务、医疗健康、金融服务与投资、工业设计与建设、跨境电商与贸易、物流服务、OEM与ODM服务、外包制造与采购、文化与娱乐等九大行业,总发包金额超110亿元人民币,较上届大幅增长83.3%,最大单笔项目预算高达5000万美元。

来源:广州新闻网

珠港澳携手打造湾区服贸新引擎

10月31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以下简称“大湾区服贸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服务外包+,湾区新引擎”。

经济特区成立40多年来,珠海对外开放的枢纽地位日益突显。港珠澳大桥将香港、澳门和珠海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更多便利。当前,珠海正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拓展更大空间。利用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深化与国际和港澳服务外包合作,高质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新引擎,在本届大会上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自2022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在珠海成功举办以来,大会已成为每年一度展示大湾区服务贸易合作最新成果的闪耀舞台。2023年,大会首创“一会展三地”新模式,更是三地文化、经济、科技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共同绘制出大湾区服务贸易的宏伟蓝图。

本届大会延续上届“一会展三地”特色模式,其中香港和澳门会场已分别在10月16日、17日先期举行,拉开本次“湾区盛会”的序幕。其中,港澳分会场分别与香港秋季电子展、澳门MIF展合作,融合两大知名展会的特色内容,精心策划专场推介、B2B专题洽谈等环节,借力国际展会的广阔舞台,叠加行业交流的深厚优势,为企业开拓出更为多元、广阔的跨境贸易市场。

在香港会场,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电子产品供应链优化与创新等前沿领域成为焦点。13家全球采购商与60余家大湾区企业及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跨境贸易等内容进行深入的专场对接。澳门会场也热闹非凡,超过120家大湾区企业及机构代表踊跃参会,21家境内外采购商携超14亿元(2.11亿美元)的发包清单纷至沓来。

大湾区服贸会与港澳两地知名展会强强联合,有助于促进湾区企业“走出去”、国际订单“走进来”,同时也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与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推动服务贸易与电子产业、会展商贸等领域的协同发展,进一步凸显了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作为贸易互通链接平台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外包集散中心”也在开幕当天揭牌。该中心将以离岸为主,在岸外包为辅,形成“接发包中心”,借力大湾区服贸会平台优势,构建“线上+线下”接发包磋商交易中心,致力打造一个集专业、真实、公益于一体的大湾区服务外包集散中心。目前,该平台已经有超过110家接包企业入驻,主要涵盖跨境电商、金融服务、文化传媒、消费电子、新能源等行业。

在澳门会展旅游业协会会长何海明看来,本次大湾区服贸会对澳门企业的促进作用,可以概括为“拓展市场、结交朋友、共建品牌”。“澳门企业不仅可以拓展大湾区的广阔市场,还可以接触到海外采购商、供应商,通过交流结识更多合作伙伴,有利于澳门品牌的进一步发展。”他表示,本届主题是服务外包,希望澳门企业能够借助大会的综合平台优势,精准对接到外包商,进而达成合作意向,促进业务开展。

香港贸发局华南首席代表黄天伟表示,希望借助低空经济,促进珠港两地服务贸易合作。他表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当中提出特区政府将成立“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明确香港将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另一方面,香港机场与珠海机场一直以来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以两个机场为合作平台,珠港两地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货运、旅游、物流等方面拓展新的合作内容。

据了解,低空经济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形态,不仅涵盖制造业,还衍生出物流、文旅以及综合保障等多种业态,具有较强的产业链辐射带动效应。黄天伟表示,香港在金融服务、法律、品牌设计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和珠海等大湾区城市的研发制造优势进一步结合,推动服贸等多领域的合作。

来源:广州新闻网

高盛:金价明年底或达3000美元/盎司

近日,国际国内金价又一次迎来历史新高。同花顺数据显示,10月30日当天COMEX黄金期货价格盘中最高一度超2800美元/盎司,沪金主力合约盘中最高报639.48元/克。10月31日金价延续高位,截至当天收盘沪金主力合约报635.66元/克。

至于零售市场方面,国际国内金价再创新高之际,金店挂牌的足金饰品境内零售价也水涨船高。10月31日,周大福、六福珠宝等黄金珠宝品牌公布的境内足金饰品零售价已突破820元/克关口。不过,不同渠道的金价有所差别。业内人士建议,金价高企,买金更要价比三家。

金饰价格走高:不同渠道价差超百元/克

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2024年以来,金价已30多次创下新高。得益于创纪录的高金价环境中依旧强劲的投资势头,本季度黄金需求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同样刷新历史纪录。

至于零售市场方面,国际国内金价再创新高之际,金店挂牌的足金饰品境内零售价也水涨船高。10月31日,记者了解到,深圳水贝当天黄金价格约为640元/克,此外记者从周大福、六福珠宝、潮宏基、谢瑞麟等黄金珠宝品牌获悉,当日多家品牌公布的境内足金饰品零售价已突破820元/克关口,其中较高的比如周大福、六福珠宝、潮宏基等饰金价格均达826元/克。此外,这些黄金珠宝品牌中,除了周大福投资金条价格为723元/克外,而六福珠宝、潮宏基、谢瑞麟等品牌金条价格更是均达到816元/克。

此外,记者了解到,多家银行的黄金售价则在600~700元/克左右,低于品牌黄金价格。10月31日,记者查询多家银行App发现,工行在售的如意金条价格约652元/克,龙耀华彩金手镯价格约687元/克;建行在售的金条价格为653.2元/克,金手镯为713.2元/克;招行在售的金条价格约为652元/克,黄金古法手镯价格约为736元/克。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前三季度,足金饰品零售价也屡次刷新历史纪录。相较年初的620元/克左右,境内足金饰品零售价格现已上涨约200元/克。

后市展望

四季度金饰需求有一定季节性支撑

近期高盛新近报告上调了黄金预期价,预测金价将“比之前的预期更高”。高盛预计,到明年即2025年初,金价将涨至2900美元/盎司,较之前预期价2700美元上调7.4%,预计到明年12月还会达到3000美元。

高盛分析称,降息时黄金更受欢迎;对金融制裁风险的担忧推动央行购买黄金,随着美国大选成为焦点,西方投资者重返黄金市场;即使到明年年底,央行的黄金购买速度放缓至30吨/月,只有2022年月均规模的三分之一,到年底金价也将再涨9%。

阅宝黄金集团投资总监张波分析表示,沪金留意2790美元/盎司和640元/克短线阻力,上穿则延续上涨,现货黄金上看2800美元/盎司,沪金预计对应642元/克。世界黄金协会报告称,四季度金饰需求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支撑。同时,近期一系列积极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有望促进未来的金饰消费。

来源:广州新闻网

创去年9月末以来新高

央行官网10月31日披露的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情况显示,9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31347.18亿元,较8月末的24771.58亿元增加了6575.6亿元;债券4.44万亿元。

数据显示,2023年8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规模为3.196万亿元,当年9月末为3.093万亿元。

这意味,今年9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的规模已经创下去年9月末以来的新高。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日前表示,受境内股市上涨带动,9月下旬以来,外资净购入境内股票总体增加,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进一步增强。“目前,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的资本市场总体处于起步阶段,持有人民币资产的规模和比重不算高,外资在国内股市、债市的占比在3%至4%左右,受多重有利因素支撑,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来源:广州新闻网

伊利股份: 全品类业务动销持续向好 加码新战略布局

“四季度,液奶能够更好地轻装上阵,并且在奶粉等业务持续向好的带动下,预计四季度公司的整体收入会继续呈现环比改善的趋势。在盈利方面,我们希望全年在扣除一次性损益后,主业利润率能够有所提升。”乳业龙头伊利股份在三季报业绩说明会上释放出积极信号。

10月30日,伊利股份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90.39亿元、归母净利润108.68亿元,持续稳居行业第一。其中,三季度归母净利33.37亿元,同比增8.53%,扣非归母净利更是大增13.42%,远超市场预期,说明了公司上半年的主动调整颇有成效。

主动调整见成效

全品类业务动销持续向好

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伊利液体乳业务收入达575.24亿元,稳居行业第一。其中,三季度收入较上季度增长24.12%,回暖势头明显。伊利表示,将继续夯实基础产品质价比的竞争优势,积极挖掘更多新兴渠道的增长机会,有望推动四季度业绩持续环比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伊利视为战略重点的奶粉业务,再次实现超预期增长。前三季度,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收入为213.30亿元,同比增长7.07%,增速超行业水平,奶粉业务整体销量稳居中国市场第一。

其中,成人奶粉业务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逆势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尼尔森和星图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伊利婴幼儿配方奶粉全渠道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3.2%,提升2个百分点。伊利表示,未来公司会凭借着渠道、产品和品牌的优势,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冷饮业务方面,伊利表示,将继续聚焦消费者口味变化,优化产品结构,推出更多新口味的产品,通过高品质产品提升用户黏性,持续把握行业机会。报告期,伊利冷饮业务收入83.44亿元,连续29年居行业第一。

加码新战略布局

拓展新增长空间

在巩固国内乳业根基的同时,伊利也在积极拓展新增长空间。据了解,近年来,伊利非乳业务和海外业务均取得显著增长。伊利表示,未来随着水饮、茶饮产能的提升,会逐步加大渠道铺货和宣传。明年也会有储备的新口味茶饮上市。

同时,伊利也在逐步扩张国际化布局。伊利表示,这几年的海外布局非常有收获,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探索出了适合公司的盈利模式,“一方面,我们在泰国、印尼和其他东南亚有消费潜力和增长趋势的国家会加大布局。另一方面,我们也会考虑在东南亚市场拓展除冰激凌以外的其他乳制品品类。”

据了解,除东南亚市场外,伊利还将进一步探索美洲、非洲、中东等地区的乳制品消费市场,通过和当地经销商组建合作,逐步加强本地化运营的能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伊利控股子公司澳优的全球发展步伐也在加速。2024年初,澳优羊奶粉正式登陆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同时在中东市场的销售表现也持续向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澳优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

行业供需改善

乳业将进入高质量增长新轨道

展望未来,伊利表示,将积极推进液奶业务的发展,夯实奶粉业务的竞争优势,提高奶酪业务创新能力,聚焦低温的核心产品,继续培养居民消费习惯,完善并强化公司多业务均衡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2025年,随着经济基本面和居民信心的逐步恢复,希望明年公司收入能比今年有更好的表现。公司也会持续朝着利润率不低于9%的目标努力。”

事实上,近期密集出台的利好政策,以及乳业供需改善的趋势,都为乳企未来的业绩增长创造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我国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1.1%,月度产量在年内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9月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2.1%,增幅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下游乳制品加工环节已经回归增长,乳制品行业正步入上行的新发展轨道。

此外,近日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旨在稳定肉牛奶牛生产,并通过鼓励学生奶、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拉动牛奶消费。

另一方面,目前乳业供需平衡正呈现向好势头。伊利方面称,三季度原奶供给有所降低,供需差距有所收窄,公司喷粉量有明显下降,供给过剩情况已阶段性得到缓解。

海通国际研报预计,随着乳业供需渐趋平衡,奶价拐点有望在未来6个月出现,乳企盈利也将逐步企稳回升。

稳健业绩支撑股东丰厚回报

回购彰显企业发展信心

长期稳健增长的业绩,也给予了伊利股东丰厚回报。多年来,伊利持续以高分红回报股东。上市以来,伊利已累计实施分红24次,分红总额508.59亿元,分红频次、比例、额度均处于A股前列。近年来,伊利的年分红比例长期保持在70%以上。在此前的2024年半年报业绩会上,伊利也再次重申将高度重视股东回报,坚持股东利益最大化。

在丰厚分红外,伊利股份还通过回购注销方式提升投资者权益。2024年,伊利公告称将实施最高不超过20亿元回购注销计划。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伊利已累计回购股份32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50%,已支付总金额达7.58亿元人民币,目前回购仍在进行中。5个月就已实施超7亿元回购,可以看出伊利在回购上的诚意,也显示出这家行业龙头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来源:广州新闻网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圳这么干!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近45%、获评“三星级”中国软件名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预计突破1000家……近年来,深圳把工业支柱建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壮,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圳在加快新质生产力上有哪些举措和成效?10月31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布会上,深圳市工信局副局长肖祖平介绍深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情况,并与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许云飞,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邵钢,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军,就深圳如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构建优质创新生态等答记者问。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助推产业攀高向新

肖祖平表示,今年以来,市工信局锚定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以“20+8”产业集群建设为主要抓手,全面深化工信领域的改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据介绍,今年以来,深圳已投入安排近1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技术改造,有效引导和拉动了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5%;抢抓低空经济与空天、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风口,推动三个产业集群今年前三季度增加值高速增长28.3%、27.8%、14.1%;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按照5至10年、10至15年分类推进培育合成生物、脑科学与脑机工程等未来产业。同时,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底座和基础设施,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坚持创新引领

构建优质创新生态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如何释放创新动能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据发布会介绍,深圳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涌现了一批极具创新力的企业和产品。

许云飞介绍,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将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要素配置等方面,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一是推动河套合作区、光明科学城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和光明科学城联动发展,“一园一区”形成从原始创新到中试转换再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二是抢抓产业“风口”布局,聚焦未来有望成为风口和主导产业的关键领域,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集成电路领域,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集中连片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政策和基金供给,产业发展生态优化等系列工作;新能源领域,加快突破下一代储能、光伏、充电、数字电网、核能和氢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打造车网互动、钠电储能等创新场景;医药领域,抢占“AI+医药”新赛道,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低空经济领域,加快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三维多物理场耦合风洞设施;

人工智能领域,加快建设超算二期、鹏城云脑III等设施,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是持续加大制度供给力度,加快落实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积极推进重点产业领域立法,打造创新要素资源最集中、获取要素最便利的城市。

邵钢表示,2024年市科技创新局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持续完善全过程创新链,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基础研究方面,市级科技研发资金近三年已累计投入超150亿元,将实施基础研究“深研”规划,从源头创新上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攻关方面,以企业为主体已累计支持了2000多个项目的科技攻关,未来将进一步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灵活运用项目经理人、“业主单位”负责制等方式,组织实施市科技重大专项;成果产业化方面,制定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促进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科技金融方面,设立了规模20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人才服务方面,完善“博士后—优青—杰青”全谱系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各类人才总量接近700万人,努力打通人才价值实现通道,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总量达2.6万人。

提升服务效能

推动企业向新发力

如何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离不开企业服务效能的提升。

肖祖平表示,深圳坚持问计于企、问需于企,最快速度响应各类诉求,分类对龙头企业、创新性强的腰部企业、广大中小企业开展针对性服务,积极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全要素、全链条、全方位做好服务保障,助力广大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数据显示,深圳今年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新增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预计突破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分别达1.1万家、2.1万家、2.48万家。

李军介绍了深圳在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做法,助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质量支撑方面,出台高标准建设质量强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打造一流质量品牌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围绕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新一代信息通信、高端医疗器械等8条产业链,实施“一链一策”质量强链工程;标准引领方面,累计研制国际标准(含国外先进标准)3134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764项;知识产权方面,坚持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全力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构建“五位一体”的海外维权工作体系。

来源:广州新闻网

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暨深圳国际海洋周开幕

10月31日,以“开放合作 共享机遇”为主题的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暨深圳国际海洋周开幕。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广东省副省长张少康,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希腊驻华大使卡尔佩里斯,挪威驻华大使戴伟恩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自然资源部将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加快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涉海区域发展布局,支持海洋强省和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张少康表示,进一步强化陆海统筹、山海互济、港产城联动,做大做强做优现代海洋产业,持续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经略海洋的核心竞争力,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注入强劲的“蓝色动力”。海博会搭建了海洋经济交流合作“大舞台”,希望大家通过这一平台充分展示创新成果,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把握蓝色机遇、深化交流合作,携手共创海洋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

覃伟中说,充分发挥海博会平台纽带作用,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积极推进海洋国际交流合作,努力为全球海洋事业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卡尔佩里斯和戴伟恩在致辞时表示,海博会搭建了开放合作、共赢共享的平台,期待借助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强海洋运输等领域务实合作,共同创造可持续的蓝色经济,努力实现更绿色、更智能的未来。

会上还发布了2024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并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揭牌。

据悉,2024中国海博会设置主展馆和专题展区,举办1+N场论坛及多场配套活动,海内外超400家海洋领域重点企业、机构和组织报名参展。同步开幕的2024深圳海洋周以“同一片海洋,同一个梦想”为主题,将举办超100场公众活动,展现深圳现代海洋城市生活的蓝色魅力。

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秘书长萨尔曼,深圳市领导代金涛,市政府秘书长卢文鹏参加活动。

来源:广州新闻网

梅州力争2028年预制菜全产业链产值破百亿元

昨日记者从梅州市获悉,梅州市农业农村局近日印发《梅州客家预制菜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力争到2028年推动梅州全市预制菜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目标。据悉,2023年,梅州全市培育规模化客家预制菜企业40多家,全年预制菜总产值16.9亿元。

《规划》提出,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发展规划遵循“一县一策”总原则,立足梅州农业资源禀赋及市场区位优势,谋划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1+3+8+N”发展新格局。

来源:广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