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ljj

诸暨发力易货贸易“新赛道”

本报讯 用白酒交换汽车,用手工帽交换大米……近日,为期3天的以“易赢未来 货通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国(诸暨)国际易货贸易博览会在诸暨圆满结束,吸引了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参展商和国内100多个企业或品牌参展,为全球易货贸易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本次易博会以更高规格、更优质量亮相,展览面积约3万平方米,有1000个国际标准展位,设置8大主题和国际易货贸易馆、国内头部企业馆、数字易货贸易服务馆、人工智能+数字新能源馆、诸暨特色产业馆、中外名优商品大集馆、百姓易货超市等七大功能展区(馆)。

易博会缘何选择诸暨?其实,这与诸暨产业和商贸物流优势息息相关。诸暨交通便利,紧邻杭州,高铁20分钟通达电商之都杭州、中国小商品之都义乌,加之袜业、珍珠、铜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雄厚,领跑全国,为易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驶入易货贸易“新赛道”,也离不开易货平台的支撑,对此,诸暨早有布局。3年前,中国·诸暨国际数字易货贸易示范园区落户,通过构筑“易货+电商+国际博览会”融合的商城,开启了诸暨数字易货贸易的发展之路。立足诸暨,易货贸易势头正旺,目前共有20余家企业入驻中国(诸暨)国际数字易货贸易园。

“数字易货贸易园给我们带来了更快捷的易货体验,能够有效地盘活两国资源,突破传统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提供以货易货的电子商务服务,促进中俄两国企业的跨境易货贸易发展。”俄罗斯龙城国际电商数字科技园董事长王浩告诉记者,中俄两国产品资源互补性强,比如拿俄罗斯的裘皮交换中国的五金配件等商品,相互解决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市场推广等问题。

随着互联网、数字科技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易货贸易已不再单纯是商品与商品、服务与服务、资源与资源间的互换,更是对“一带一路”、双碳经济、双循环等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易货贸易,为企业拓客引流,节约经营成本,实现减压增效,筑起行业互动、产业融合、供需对接的桥梁。”诸暨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易博会为契机,完善易货产业规划,搭建更高层级的易货发展平台,积极整合特色产业资源,拓展国际易货贸易新渠道,全力打造易货产业发展的诸暨样板。

来源:浙江新闻网

“商社共融”促共治

本报讯 “一场酒席省下一辆小汽车的钱,既体面又实惠。”近日,在柯桥区华舍街道华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家宴中心办了一场喜宴的董先生喜滋滋地说。

家宴是家事,也是民生事,体现的是社区治理成效。华舍街道华墟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宋建华介绍,家宴中心自今年运营以来,联动周边的利佰家农贸市场等商家,已为两万余人次群众提供餐饮服务。记者了解到,华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面积达5200余平方米,不仅有家宴中心,还配备了党代表工作室、青少年宫、老年大学、阳光调解室、城市书房等,形成了集党建、服务、治理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矩阵,辐射周边10余个小区。

不光是华墟社区,华舍街道的其他社区通过与周边商户的互动互融,更多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守望相助,社区居民不仅能在这里吃饱吃好,还能学习好、娱乐好、休息好,形成了从“共融”到“共治”“共荣”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来源:浙江新闻网

乐享消费 品质生活

10月27日,椒江区市民广场热闹非凡,浙里来消费·2024消费品牌浙江行名品优品惠民周在这里举办,共设有90多家摊位,上千款产品,以“低价优品多类目”为特色展开为期一周的惠民促销。

该活动由浙江省商务厅指导,省商贸业联合会联合主办,椒江区商务局协办。主题为“乐享消费,品质生活”。活动现场聚集了“浙江制造”“品质浙货”“浙江老字号”等知名平台产品,同时邀请台州近10家土特产商家参展,旨在通过品牌惠民、促进消费,不断提升浙江和台州消费品牌的影响力。

“我们联合省内知名美食、家居、时尚等品牌和山区26县农优特新等产品,共同举办展销活动。”浙江省商贸业联合会商贸服务部部长张永健说。

除了省内的特色产品,活动还邀请来自全国的特色消费品牌参加,并设有俄罗斯商品、川将军卤味、老人头鞋业三个大型展馆,丰富活动的层次。

“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许多是我们之前没有见过的产品,一不留神就买多了。”椒江市民陈素芬买了两大袋,里面装满了农产品、洋酒和日用品,她表示,明天还会带着朋友再来一趟。

4月以来,浙里来消费·2024消费品牌浙江行名品优品惠民周已走过多个城市,在各地展览馆、博览中心、商业街区、市民广场开展,为消费者带去品质消费、快乐体验。

另外,此次活动还将组织家电以旧换新,融合名品优品惠民,助力休闲消费、深化商旅文体多业态融合。

据悉,椒江为该活动在台州的“首站”,将持续至11月3日,后续计划在温岭开展第二站。

来源:浙江新闻网

玉强“智造”,发力工业机器人

这两天,在位于玉环的浙江玉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外,近10款自主研发的“玉强机器人”被陆续搬上货车,第一时间运往玉环会展中心的相应展区,准备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玉环)国际机床展上“集中亮相”。

浙江玉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制造汽摩配零件,近年来,“玉强”决心迈入高新技术领域,成立浙江云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专注研发工业多关节机器人,由“制造”向“智造”转型。经过五年研发、三年市场探索,“玉强机器人”已逐步走上正轨,工业机器人业务在“玉强”产业中占比三分之一,三年间实现产值翻三番。

小跑前进

竞逐工业机器人赛道

10月16日,走进“玉强”的生产车间,一侧是马力全开的各类机加工设备和工人,正在赶制汽摩配件订单,另一侧则是颇具“科技感”的场景:工作台上,灵活的六轴机器人手臂挥舞,输送链上无序摆放的零件被逐一“抓取”,顺势放入相应位置。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3D视觉一体机,就是为机器人手臂装上‘眼睛’,让它可以自动识别不同种类、随意摆放的加工件,真正实现了‘智取’。”浙江云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孔方说,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会优先在公司内部车间应用,用于生产汽摩配零部件,经过不断试验成功后才上市。

“玉强”竞逐工业机器人赛道并非偶然。早在2016年,面对招工难、用工贵,传统制造业盈利空间被压缩等行业趋势,“玉强”便痛下决心转型。彼时,国内机器人产业环境远不如现在繁华,国产机器人只有寥寥几家,但前景无限。

“在传统的制造业模式中,生产线上很多工序都要依靠人工完成,我们选择开发工业机器人,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省成本,另一方面也是看到这一领域的潜力,想从单机生产应用起步,逐渐朝着产线设计应用方案发展,帮助企业进行流水线改造,从而实现‘机器换人’。”林孔方说。

当时,机器人产业链并不成熟,市场上没有像样的样机,更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玉强”迅速在各地招兵买马,并在前沿信息发达的上海组建博士研发团队,潜心研发工业机器人,经过近8年攻坚克难,先后研发出了焊接工作站、打磨工作站、3D视觉一体机等产品以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解决制造中的应用难点。

“所有的设计灵感都来源实际应用。毛坯毛刺打磨麻烦,我们就研发了打磨工作站,焊接危险系数高,就有了焊接工作站。”林孔方说,他们还致力自主研发机器人控制系统,让智能的设备操作起来更简单,就算小学学历的操作工也能快速掌握。

乘势加速

创出一片发展新天地

在浙江汇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条装有“玉强机器人”的小型生产线生产忙碌,5台六轴机器人协同作业完成装配、铆压、检测、激光打标和数据采集。

“从毛坯到成品只需14秒,比人工作业效率高一倍,整条流水线只需要配备一名员工,其他流程全部交给机器。不仅如此,机器对每个流程环节都有记录,并自动生成统计报表,方便企业追溯。”林孔方介绍。

近年来,随着企业对自动化生产改造的需求日益强烈,凭借多年技术沉淀,“玉强”针对行业内的应用痛点不断延伸,推陈出新各类产线设计应用方案,“玉强机器人”不仅逐渐打开了市场,更是收获了一批长期合作的客户。

早在一年前,浙江华龙巨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与“玉强”达成合作,在车厂车间引进“玉强机器人”,实现柔性生产智能制造,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除此之外,“玉强”还在宁波、江苏、东北等地打开市场,已有近1000套“玉强机器人”应用项目落地,服务企业200多家,成功创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机器人发展新天地。

眼下,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25亩的“玉强机器人”台州玉环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新基地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制造以及工业自动化配套装备研发生产等,预计明年初建成投用。

“接下来我们还是要继续研发关节机器人的创新技术应用,将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与机器人视觉、力觉感知、人机交互等多项创新技术整合,努力实现在智能制造领域技术上的飞跃,做大做强工业机器人产业。”林孔方说。

来源:浙江新闻网

义乌全面推进“精康融合行动”

“这碗红烧肉太好吃了,谢谢你们为我做了一桌子菜。”近日,义乌市北苑街道精康驿站组织志愿者深入困难残疾老人家庭,不仅送去物质上的帮助,还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吴大爷因为身患残疾而无法行走,感动于志愿者们为他做的一桌子美食。

义乌市“精康融合行动”自确定为省级试点以来,积极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全覆盖、全链条、全闭环建立“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和“1+14+X”服务管理体系,并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项目,引导康复者更好地融入家庭、回归社会。目前,试点已在义乌14个镇街全面铺开进入日常运营阶段。

在全面建设精康融合保障体系方面,该市成立了由民政、卫健、财政、残联、各镇街组成的“精康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各负其责、信息共享、协同联动机制。为加强资金保障,义乌市民政、财政、卫健、残联等部门多元支撑统筹资金,全力保障“精康融合行动”试点工作经费。同时,加强督查考核,将精康驿站建设和运营纳入民政、卫健、残联等年度绩效考核,定期检查评估各精康驿站工作情况,共同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

在全面培养精康专业人才体系上,义乌建强服务队伍,建立以精神科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防医生、家庭医生、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的综合服务团队,并依托义乌市精神障碍综合服务中心,培育了一支熟练掌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知识技能的专业服务队伍。由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社区康复等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组,每周派出精防医生到精康驿站开展业务指导、观察人员情况。目前,已针对工作人员授课30余场,指导工作(坐诊)100多次。

在全面完善精康管理服务体系方面,义乌探索建立“1+14+X”服务管理体系,即:该市建立集专业康复、生活照料、文体娱乐、过渡期住宿、庇护救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精神障碍综合服务中心,14个镇街各设立一家以上精康驿站,并积极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精康融合行动”。通过强化服务聚能,丰富和拓展服务项目,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该市自去年12月以来已帮助18名精神障碍患者完成康复服务并推荐就业。

来源:浙江新闻网

金东强化资金保障 助力项目建设提速

“感谢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的注入,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JS地块已竣工验收,PN地块总体进度86%,R地块总体进度81%,L地块总体进度52%。”金义综合保税区二期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昨日,记者在该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繁忙建设景象。

今年以来,金东区提前谋划,精准施策,以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为重点,尽最大限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多渠道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在资金的有力保障下,目前,金满湖水系连通工程部分街段已搭建临时设施,在东华街西侧开展顶管作业前期工作;江岭区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室内装修基本完成,室外附属施工已完成95%;金义新区中心医院新建工程已完成工程总形象进度96%;金东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已启用数月,有效补齐区域医疗资源短板,方便市民就近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

据介绍,截至目前,金东区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共59.93亿元,位列全市第一。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争取资金51.39亿元,位列全市第一;增发国债争取资金4.67亿元,位列全市第三;超长期特别国债争取资金2.19亿元;一般债券争取资金0.5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资金1.18亿元。

来源:浙江新闻网

奋力推动金华政协 事业开创新局面

10月25日,市政协党组(扩大)会议暨八届三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传达学习浙江省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暨省委政协工作会议、市委常委会第106次会议精神,研究市政协贯彻落实意见。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宋志恒主持会议并讲话,市政协党组副书记祝伦根,党组成员陶叶萍、程长生,不是党组成员的副主席张少华参加。

会议指出,省委政协工作会议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广泛开展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的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省政协事业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市政协坚定把牢政治方向,自觉服务中心大局,广泛凝聚智慧力量,用心用情为民履职,工作亮点很多,在全省越来越有影响。

会议强调,要组织开展系列学习研讨活动,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的自信自觉。以党组(扩大)会议为起点,通过多种形式全覆盖抓好传达学习、全方位抓好宣传宣讲、全维度抓好贯彻落实;深刻领悟、系统把握,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自信自觉和思路举措。要认真筹备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努力推动我市政协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面回顾政协特色亮点工作及实际成效,总结梳理经验体会,系统部署目标任务、思路举措;发挥好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的后续效应,持续讲好金华故事,传播政协好声音。要高质量收官年度各项履职任务,提升服务中心大局的质效和水平。做好年度重点履职成果落实“回头看”工作,构建协商工作闭环;协助做好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工作,筹办好九城市政协共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活动。要谋深谋实2025年市政协履职工作思路,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再创辉煌”作出新贡献。围绕重大改革发展问题,精选履职切口,谋划协商议题;广泛征集2025年重点协商议题,提高政协工作质量和水平。

会议还听取了九城市政协共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活动筹备工作情况的汇报。

来源:浙江新闻网

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以金华为家

义乌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出入境办事大厅,中英文双语广播持续播放叫号信息。肯尼亚商人侯赛因办理居留签证,从取号到完成办证业务,全程用了10分钟。他高兴地说:“在义乌办事,不仅只需跑一次,而且速度快得像高铁。”

这办事效率,得益于公安部门推出的外国人创业无忧“一类事”集成改革。作为国际贸易大市,金华每年吸引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名外商前来经商。之前,外国人在金办事需要多头跑、多次跑,加之语言障碍等因素,办事效益低、成本高、体验差。2016年,义乌市专门为外商发放外籍商友卡,打通各部门、简化办事流程。2023年,在金华市公安局指导下,义乌成立外国人“创业无忧”通办窗口,开全国先河,也成为我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最佳实践案例”。今年5月,浙江省首个外商综合服务平台“义境”App上线,涉外服务事项从线下办向“指尖办”迭代跃升。

进得来

每年外国人入境超过50万人次,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义乌涉外领域改革始终走在前列。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中队长王娇燕从2007年开始从事出入境工作,用她的话说:“义乌是一块改革试验田,改得早,跑得快,满意度高。”

义乌繁荣的市场让众多外商深感这是一片创业沃土,但20年前要在这里扎根需要经历很多繁琐的流程。2002年,尼泊尔商人毕需努经表哥介绍来到义乌篁园市场,瞬间被眼前琳琅满目的货物震惊了,“我当即决定留在中国,留在义乌”。但刚到义乌不久,他的签证将到期,中国的生意伙伴帮他到金华市区跑了好几个部门才顺利续签。

按照规定,外商在华创业需要跑国安、科技、海关、公安4个部门,办理备案公司选址、审批工作许可、申请健康证明、申请停留居留等手续,整套手续走下来至少需要29个工作日。外商办事,少不了“跑”,少不了“等”。让他们能够顺利“进得来”,是优化国际化贸易营商环境的第一步。

2016年,义乌率先为外商发放外籍商友卡。有了这张卡,外商办理签证方便快捷,看病、就学等方面也能和当地市民享受同等待遇。“外籍商友卡是义乌外国人服务管理领域改革的一项创新成果,加载了金融服务、诚信体系、社会保障及外商服务平台等多种功能,为外商在义活动提供‘一卡通办’便利服务。”王娇燕介绍,外籍商友卡也是外商展示自己良好信用的金名片,可以增强市场经营户对外商的信任感,促进双方贸易顺利完成。

20多年,毕需努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亲身感受了义乌创业环境的变化。如今,他在义乌娶妻生子扎下了根,“政府服务越来越贴心,我常常忘记自己在义乌是个外国人”。如今,每年往来义乌的尼泊尔商人有6000多人次,设立企业超过70家。

2023年,义乌市公安局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成立全省首个外国人“创业无忧”通办窗口,外国人创业涉及的9项审批业务中,5项全程网办、2项零跑即办、2项只跑一次,实现外国人创业“一类事”一个窗口一次办,将公安审查前置,审查通过后再由其他部门同步对申请人的金融、信用、健康状况进行并联审查,共享申请信息,互认审查结果,审批周期从29个工作日缩减为10个工作日。

留得住

这两年,为进一步便利外商创业,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给信用良好的外商提供签证便利,居留许可最长可签发5年,目前已为156名外商提供相应服务。

“我们不仅要帮助外商在义乌把生意做好,还要通过各种优质的改革服务举措,让他们扎下根来。”王娇燕说,今年5月23日上线的“义境”App,为外国人提供衣、食、住、行、商等全方位服务指南,涵盖126项咨询业务、17项在线办理业务。目前,该平台注册数已经超过1万,办理业务量超过1.5万件。

外籍商人留得住,是推动国际贸易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外国人创业无忧“一类事”集成改革框架下,我市从为外商办理医保、税务,提供资料收集、免费翻译咨询和涉外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等“关键小事”入手,联动多部门推出一系列精准便利的政策,不断释放改革叠加效应。

留学生留金创业人数逐渐增加,也印证着此项改革的成效。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大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周边省市高校留学生被金华的外国人创业政策吸引,纷纷在金创办企业。“我们免出境就能直接换发工作居留签证,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实在是太便利了。”金华职业技术大学2022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优秀毕业生、卢旺达留学生卢文涛说。

卢文涛毕业后,通过前期调研的信息基础与市场需求,与朋友成立金华铭策贸易有限公司,从事贸易经济、销售代理与货物进出口等业务。为配合进出口贸易,卢文涛同年成立卢旺达MINGCE航运公司,拓展海运、空运、陆路运输服务,建立了从采购、运输、售卖的一条龙商贸模式。“现在去外国人创业一站式窗口办理业务,各项手续十分简便,为我们节约了时间成本。”卢文涛说,这更加坚定了他扎根金华的决心。

这两年义乌每年新增2000多名外籍商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高素质高学历留学生。为让经营主体放心创业、安心经营、舒心发展,义乌市公安局打造国际贸易风险预警处置平台,全力护航国际贸易。

融得进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米卡来中国已有8年,如今在义乌经营着一家外贸公司。“这座城市的包容度很高,客户很热情,做生意特别顺利。我很感谢这座充满激情的城市,让我的人生变得更精彩。”如今,她已经把义乌的几百种饰品卖到亚洲、欧洲和南美洲,仅乌克兰就开了50多家分店。

在义乌,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常住人员1.5万人,因文化、习惯、信仰等差异而引发的商贸经济纠纷不少。2019年,米卡受聘成为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小组成员。“我们经常参与普法宣传,分发宣传手册和宣传单,推动外国人普法教育的进程。”米卡说,帮助外商调解各种问题,既能获得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也让她深入融入这座城市。

外籍商人融得进,是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基石。

“我们在出入境大厅建立义乌市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在稠城词林、江东鸡鸣山、后宅金城等地布局8个服务站点,提供政策宣讲、法律咨询、涉外调解等13项家门口服务便利,鼓励外商参与社区服务管理,组织各类社会融入活动。”在移民服务中心及站点,能经常看到“洋娘舅”与洋志愿者为外商提供各类志愿服务。

在义乌市稠州北路,有一个火出圈的阿拉伯餐厅——贝迪餐厅,贝迪餐厅的主人是来自约旦的穆罕奈德。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志愿者。“义乌人热情实在,从不对外国人另眼相看,在这里做生意很安心。”穆罕奈德说,他有今天的成就,与义乌政府为外籍人士提供的创业政策和良好服务密切相关,因此他也要力所能及为义乌做点事。

穆罕奈德来义乌20多年,经常帮助刚来义乌的外国客商租房、招聘员工,定期给他们介绍最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忙调解不同国籍客商间的经济纠纷。2014年6月,穆罕奈德受聘于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同年11月获得浙江省政府为表彰作出突出贡献外籍人士而设立的最高奖——西湖友谊奖。如今,穆罕奈德还是义乌市稠城街道词林移民事务服务站“奈德之家”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经常组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并引导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加入其中。穆罕奈德说:“如今在义乌扎了根,我的家人和事业都在这里,义乌就是我的家。”

环境好了,服务优了,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以金华为家。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4998.8亿元,同比增长16.6%。1—7月,义乌完成外国人居留许可9000余人次。

来源:浙江新闻网

这些产业标准,台州来“定”

近日,台州市2024年“世界标准日”宣传活动暨大陈岛红色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发布仪式在椒江区大陈镇举行,现场揭晓台州市“两新”标准提升行动典型案例,正式发布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之一——“大陈岛红色旅游服务标准体系”。

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近年来,台州市在标准化试点项目创建、标准体系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建立“市、县、镇”三级标准创新贡献奖制度,实现9个县(市、区)设奖全覆盖;首创全国标准融资增信制度,创新推出“标准贷”等拓宽标准变现渠道;率先全省发布《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地方标准,走深走实区域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循环经济等领域标准提升台州路径……

2023年以来,全市新增获评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87项、“浙江标准”10项;新增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0个,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标准与引领“共发力”

台州市市场监管局二级调研员陈理元介绍,台州民营企业在全市企业占比超过99%,为了助力企业标准化改革创新升级,台州市建立健全“市、县、镇”三级标准创新贡献奖制度,营造鼓励标准创新浓厚氛围。

其中,市级层面于全省率先开展奖项评选,县级层面实现设奖全覆盖,镇级层面首批在8个工业强镇设奖。目前,台州成为全国设立标准奖项数量最多、制度最健全的城市。2022年,实现浙江省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零”的突破。

台州还出台《持续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激发质量提升活力若干政策》,设置了百万元的奖励,并于全国首创标准融资增信制度,将标准化成果纳入银行对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首创全省专利标准融合企业评价机制,推动企业构建技术、专利、标准等联动创新体系,探索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发展路径。

聚焦共同富裕,台州优化标准供给,积极探索共同富裕改革创新实践与标准化互动的路径机制,形成“扩中”“提低”和收入分配等领域标准化模式。如围绕共富工坊六大类型运行管理要求,制定发布全国首个《“共富工坊”建设与运行指南》地方标准,为工坊建设运行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聚焦数字改革,构建标准体系,以标准统一数据定义、规范系统开发、支撑综合集成,积极构建与数字化改革特征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助推数字治理体系系统性制度重塑。

更新与换新“相促进”

今年以来,台州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标准在“两新”工作中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以标准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民企重塑产业新优势、竞逐发展新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创造多重机遇。

截至目前,全市共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129项、行业标准224项、“浙江制造”标准371项。2024年,新增获评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59项,新增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5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该局全面梳理“两新”领域现行有效强制性国家标准1035项,联合12部门制定标准提升行动方案,出台重点制修订国家标准、“浙江制造”标准、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创建项目等“三张清单”。立足缝制设备、休闲用品等县域块状特色产业,在全省率先发布《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地方标准,因地制宜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突出高位推进,释放标准提升的‘牵引力’,一方面坚持高标引领,锻造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打好市场监管组合拳。”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沈艳宏介绍,通过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转化应用,引领行业设备迭代升级;聚焦家用电器、厨具等消费品领域,深耕标准“领跑者”产品,激活优质、高端消费市场;走深走实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循环经济等领域标准,并以小切口撬动大场景,最大限度释放标准化效能。

同时,强化“全链式质量提升”驱动,成立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组建“台质惠”专家智库,绘制十大产业链质量图谱,帮扶解决设备更新和质量提升等问题237个,惠及企业达2228家次;强化“市场监管+金融”支撑,首创全国标准融资增信制度,创新“标准贷”“强链贷”等金融服务供给,累计授信达250亿元,有效满足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融资需求。

来源:浙江新闻网